作者:銅陵海螺 王凱
發布時間:2024-08-14
瀏覽次數:
在安徽海螺工程機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著這樣一名員工,他的名字叫徐潤琳。他憑借其精湛的維修技藝和對工作的無限熱忱,取得了銅陵市工程機械維修技能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銅陵市勞動獎章,成為了公司乃至行業的楷模。
徐潤琳的故事,是一部由勤勉與創新交織而成的篇章。在高達一人半的發動機上,錯綜復雜的線路和儀器交織成一張技術之網,它轟鳴著,發出震撼人心的聲音。徐潤琳站在測功室顯示器前,目光如炬,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眉頭緊鎖。
“在其他人眼中機器是死的,還總是發出刺耳的噪音。但對于我來說,它們卻如同擁有生命一般,測試發動機就像是在給一名病人問診一樣,所謂的噪音對于我而言更像是人的心跳,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有時光是用耳朵聽,就能一針見血的發現病因,實現故障精準判斷、異常問題及時發現。”憑借超過15年的維修經驗,徐潤琳已經摸索出一套以耳朵“聽診”為主,以測功機測量參數為輔的獨特檢測方法,每次經過他手的大修任務,都如同經過神醫之手,總能“藥到病除”,讓機器重獲新生。他的技藝,不僅是經驗的積累,更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
徐師傅的工作搭子姚春光回憶起一次印象深刻的大修經歷:那是一次針對卡特988裝載機的整機大修任務。從拆解到清洗、檢查、保養再到涂裝,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然而,在液壓測試時,壓力已達到22兆帕,但液壓泵的流量卻仍是全流量,數據明顯異常。
“當時大家判斷認為是液壓泵的各零部件之間的松緊程度造成的流量與壓力不成正比,唯獨徐潤琳果斷指出要再次拆解,重點查看伺服結構活塞桿是否存在異常”姚春光回憶說。
“能聽得出微弱的嘶嘶嘶的聲音,說明肯定是哪處“傷情”還沒有處理好”徐潤琳分析道。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在重新拆解液壓泵后,發現活塞桿確實存在細微的劃痕,而這正是造成此次測功數據異常的主要原因。找到“癥結”所在后,徐潤琳立即查閱了相關技術參數資料,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必要的加工與研磨工作,確保了零件的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別。再次進行測試時,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從問題出現、判斷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僅用了1天時間。
“發動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新技術、解決新問題,才能跟上時代腳步。”徐潤琳工作之余喜歡到職工書吧閱讀行業資訊雜志,不斷充實自己緊跟行業發展動態。在安徽海螺工程機械科技公司建設初期,徐潤琳主動挑起建設大修廠房和配置維修設備的重任。在采購發動機維修臺時,他結合往常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提出了配置翻轉式發動機維修臺。相比于傳統的老式發動機維修臺,具有360度旋轉、任意角度鎖定等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和靈活性,減輕了人員勞動負荷,保障了大修過程中人員的安全。
“每跨越一次障礙、攻克一次難題,都會讓我獲得一份快樂和成就”徐潤琳作為公司的老員工,堅守在生產一線崗位,不僅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更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